山药,又称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是薯蓣科薯蓣属的一种缠绕草质藤本植物。山药的块茎富含淀粉,可供蔬食,也可入药。山药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聪耳明目、助五脏、强筋骨、长志安神、延年益寿的功效。但其有收涩的作用,故大便燥结者不宜食用。有实邪者也忌用山药。是营养丰富的药食同源食品。其块茎呈长圆柱形,垂直生长,肉质肥厚,断面白色,富含黏液。山药植株的茎通常为紫红色,叶片呈心形或箭头状。
山药的起源地尚存争议,但比较多的且可信的是原产于中国山西平遥、介休。其在亚洲多地,特别是中国、日本和韩国,都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在中国,山药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数千年前,特别是在古代医书中,山药作为药材被广泛记载。中国各地均有山药种植,但以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的山药最为著名,因其品质优良,被誉为“怀山药”。山药品种繁多,按形状可分为长山药、圆山药、扁山药等;按肉质颜色可分为白山药、紫山药、黄山药等。这些品种在中国各地均有种植,但因其适应性和品质差异,分布地区各有侧重。例如,山东、河北等地的长山药因肉质肥厚、口感细腻而广受欢迎;而湖南、江西等地的紫山药则以其独特的紫色肉质和药用价值受到青睐。
山药适应性强,是短日照、喜温暖作物,山药主要生长于海拔150-1500米的山坡、山谷林下,溪边、路旁的灌丛中或杂草中。山药是深根性植物,要求环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但扁形种和块状种在土层较浅、较黏重的土壤中也可生长。以向阳温暖的平原丘陵环境生长更好。山药耐寒、耐旱,但不耐涝,不宜种在地下水位太浅或过分潮湿的土壤中。以下是山药种植的重点:
1.选地与整地:山药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应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进行种植。种植前应进行深耕细作,施足基肥,以保证山药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2.繁殖方式:山药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种子繁殖和块茎繁殖两种。种子繁殖虽然繁殖量大,但生长周期长,品质难以保证;而块茎繁殖则具有生长快、品质稳定等优点,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多采用块茎繁殖。
3.种植时间与密度:山药的种植时间一般在春季进行,具体时间视当地气候条件而定。种植密度应根据品种和土壤条件而定,一般每亩种植2000-3000株左右。
4.田间管理:山药生长期间需进行多次除草、松土、追肥等田间管理工作。除草要及时彻底,松土要浅而勤,追肥要根据山药生长情况适时进行。可选择地友大丰收水溶肥,地友大丰收水溶肥内含优质矿源黄腐酸,海藻精,深海鱼蛋白,氮磷钾,不含激素,可调节和激活山药自身的酶系,从而诱发、提升山药自身免疫能力,具有增强抗逆、粗根壮苗、增产、改善山药品质的能力,尤其对受药害、肥害、高温干旱的山药快速恢复有显著功效,且无毒无害无污染。地友大丰收水溶肥还能激活肥力,迅速补充营养,保证山药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此外,还应注意防治病虫害,确保山药的健康生长。地友大丰收水溶肥可以与其他普系治疗病虫害的药物混合使用对山药进行喷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收获与储藏:山药的收获时间一般在秋季进行,当地上部分枯萎时即可收获。收获后的山药应去除泥土和须根,进行分级储藏。储藏时应保持通风干燥,避免受潮和霉变。
山药的种植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选地、繁殖、种植、田间管理到收获储藏等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山药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